根據聯合國在世界人口日發佈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預計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將達到80億,這是人類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
印度預計將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併在2050年達到17億。
全球人口正以195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在2020年降至1%以下。聯合國的最新預測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至85億左右,2050年達到97億,21世紀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峰值,並保持這個水平到2100年。
預計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過一半將集中在剛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桑尼亞8個國家。
全球人口在過去五十年中翻了一番。1974年全球人口達到40億。2011年,全球人口達到70億,僅用了10年多一點的時間,又增加了10億。
“今年的世界人口日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預計地球將迎來第80億居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這是一個慶祝我們的多樣性,認識到我們共同的人性,並驚嘆於延長壽命和大幅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的衛生進步的時刻。”他補充說:“與此同時,這也提醒我們,我們有共同的責任保護我們的星球,並讓我們反思我們在哪些方面還沒有履行對彼此的承諾。”
《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還指出,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的生育率顯著下降。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平均生育率低於2.1(即每名婦女終身生育低於2.1個孩子)的國家或地區,這大概是低死亡率人口實現長期零增長所需的水平。預計在2022年至2050年期間,61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將減少1%或更多,原因是生育率持續較低,在某些情況下,移徙率上升。
官員們表示,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對80億人口的貢獻最大。亞洲和非洲對人口增長貢獻最大,而歐洲的人口很快就會下降。
推動亞洲人口增長的是印度。明年的某個時候,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預測,未來幾十年中國的人口將會減少。
因為死亡率水平下降,預期壽命持續增加。截至2019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為72.8歲,比1990年增加了近9歲。目前的預測認為,到2050年,預期壽命可能達到77.2歲。
儘管聯合國的報告稱贊了預期壽命的積極趨勢,但古特雷斯在為《今日美國》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數十億人仍在掙扎,必須消除差距,以結束不平等,他提到了氣候變化、饑荒、中東戰爭和烏克蘭的戰爭。
他說:“我們正在為一個擁有80億人口、充滿緊張和不信任、危機和衝突的世界做準備。”